注册会员  |   找回密码  |   找回用户  |   联系我们 1
 
首页 > 通知公告 > 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技术平台2024年度工作回望

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技术平台2024年度工作回望

2025-01-15 19:51 发布人:公共技术平台

2024年,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技术平台在各方的支持与帮助下,于党建引领、技术团队建设、研究生技能培训、科研服务以及文化建设等多个维度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党建引领聚合力,夯实发展根基

作为医学院科研办与公共技术平台党支部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我们始终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于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科研服务、科研思政、科普教育、平台育人”的工作导向,借助党支部“三会一课”的重要载体,实现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为学院科研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这一年,我们有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党课与党日活动。“传递温暖 驰援甘肃”爱心捐赠主题党日活动,彰显了平台的社会责任;“传承雷锋精神 点亮科技之光——科技志愿服务周”活动,弘扬了奉献精神;“斑马鱼的第一次心动——全国联动实验室开放日”活动,激发了大众对科学的兴趣;“凝心聚力以谈促干 奋楫扬帆赓续前行——2024年度平台用户交流座谈会”活动,增进了与用户的交流沟通。此外,我们还与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开展联学联建活动,开办“师生联动深学党纪 全面筑牢网安防线 - 《浅谈网络安全态势及安全意识提升》”警示教育主题党课,丰富了党建活动的形式与内涵。

1736916601435894.png

二、通过人才引育打造优秀团队

人才是推动平台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通过引育并举的策略,全力打造一流的实验技术队伍。本年度有4人新晋升中级职称,1位在编老师晋升副高职称。截至目前,平台已组建起一支以青年人才为主体的27人实验技术团队,其中博士4人,硕士17人,本科6人;高级实验师6人,中级17人,初级4人。

2.jpg

在技术培训与学习方面,我们深知“技术”是平台高质量服务的保障。2024年,平台积极支持职工“走出去”,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各类技术培训和讲座,累计达157场次。不仅如此,平台员工还多次受邀在全国性技术及管理类研讨会上做大会报告,与同行分享经验,提升了平台的行业影响力。

此外,还定期举办内部交流会,涉及多个汇报主题,有效促进了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的提升。

1736916857297048.jpg 1736916746330355.jpg 1736916780472128.jpg

平台技术人员在全力做好支撑服务的同时,积极投身仪器共享管理和实验技术创新,开发仪器的新技术新功能。2024年,公共平台技术人员发表文章14篇,其中第一作者文章8篇,SCI文章5篇。出版书籍1项,在研项目20项,其中省厅级10项。这些成果不仅展示了平台技术人员的科研实力,也为平台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奖项方面,平台也收获颇丰:

1.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技术平台,2023年校级公共技术平台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优秀,浙江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2.方三华、刘丽、杨丹、刘双双、尹伟、李艳伟、黄莹莹,科研仪器案例库优秀案例,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3.马骋等,浙江省分析测试科学技术三等奖,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

4.李艳伟,2023年度浙江大学开放共享优秀机组,浙江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5.黄琼,2023年度浙江大学开放共享优秀机组,浙江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6.尹伟,2023年度浙江大学开放共享优秀机组,浙江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7.尹伟,“蔡司杯”显微成像技术创新创意大赛二等奖,浙江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8.尹伟,浙江大学“实验技术安全之友”,浙江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9.尹伟,赵倩冰,“大家说仪器”科普创作大赛华南赛区视频类一等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三、通过技能培训提升研究生专业素养

为提升研究生的实验技能,我们不仅举办丰富的理论讲座和开设科研技能课,而且组织了大量的上机操作培训和考核。全年共举办理论讲座38场,培训用户876人次,内容涵盖成像、流式、蛋白、组织学等多门技术,深受用户好评;承担了研究生必修课程《研究生科研技能训练V — 大型仪器原理与操作》和本科生课程《基础医学科学研究技能II》、《求是科学神经生物学》等。课程内容丰富,包含共聚焦显微镜、超高分辨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十类大型仪器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组织开展上机培训1315场,培训4460人次,颁发独立操作资格证1450人次,有效提高了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益和服务水平。

1736917016701011.jpg 1736917042501285.jpg 1736917064250903.jpg 1736917082114189.jpg

四、通过承办全国性会议提升平台知名度和影响力

2024年,平台成功承办了第十四届中国生命科学公共平台管理与技术发展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意义非凡,吸引了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18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的七百余人参会。会议以“加强生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推进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提升公共平台智能化管理水平,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技术骨干以及仪器行业代表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共享经验的重要平台。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见证了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创新思维,更极大地提高了平台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有力地推动了生命科学公共平台的发展。

1736917130715447.jpg

五、通过提供高质量技术服务助力科研腾飞

秉持“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原则,平台作为学校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为校内外多个学科及180余家企业事业单位提供了优质的科研测试服务。服务范围涵盖医学、生物学、药学、动物科学、农学、化学、材料学等领域。

2024年度,据不完全统计,标注致谢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技术平台的论文多达140余篇,且发表于Science、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Immunity、Brain、PNAS、Advanced Science、Cell Reports、PAIN、ACS Nano等高水平期刊。同时,平台的技术支持助力了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奖5项、浙江省科学进步奖5项、浙江大学2023年度十大学术进展1项的取得,充分彰显了平台在科研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1736917198922871.jpg

六、通过文化建设塑造平台新形象

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以青年文明号品牌为依托,借助新型多媒体手段,通过视频号、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钉钉群等平台,积极开展实验技术交流。撰写大仪说系列宣传15篇,并投稿至实验设备处,同时在平台官微同步转发,累计阅读量达1.2万余次,有效扩大了新仪器的宣传。

2024年,平台精心创作摄制的《至精至诚 医路基石》宣传片,在浙江卫视中国蓝、浙江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第十四届中国生命科学公共平台管理与发展研讨会等融媒体广泛传播。为新引进的30余台仪器拍摄宣传照片、制作折页版宣传册,广泛发放。通过撰写技术支撑典型案例,在官微推介平台综合技术优势,全方位提升了平台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此外,平台连续四年协助举办医学院暑托夏令营,开展公益科学技术讲座;举办全国实验室开放日和公共平台感恩回馈活动,举办科普基地和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相关活动4场,参与人数180余人次,进一步丰富了平台的文化内涵。

1736917273633533.jpg

七、扩大对外交流,深化平台合作

平台的管理模式已成为国内各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学习的典范,在学院引进人才、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成为展示学院科研实力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基地。

2024年度,平台共接待来自科技部、深圳大学、武汉大学、泰国孔敬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等单位的来访人员42场次,651人次。通过这些交流活动,不仅深化了与各单位的合作,也极大地提升了平台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1736917370454863.jpg 1736917393298110.jpg 1736917410166043.jpg

回首2024年,我们在党建引领下,于人才引育、学术成果、人员培养、服务升级、文化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成果离不开每一位平台成员的努力付出,也得益于学校学院各级领导的支持与信任。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初心,不断提升平台的综合实力,为科研创新提供更坚实的支撑,为医学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我们坚信,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技术平台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联系电话:0571-88208658 电子邮箱:yqgx#zju.edu.cn
CopyRight © 2001-2018 浙大医学院公共技术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